准确的性能测定记录是进行准确的个体育种值估计的前提条件,故活体测定背膘厚是种猪性能测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猪体不同组织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揭示了脂肪组织是最晚出现生长峰值的部分。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测定数据间的相关性研究就成了一种必须。此外,准确的遗传参数的估算将有助于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并进一步进行定量化的育种规划。
测定方法传统的 A 超测定位点 ( P2) : 为胸腰椎结合处( P3 点) 和腰荐椎结合处( P4 点) 离背中线5 cm 的两点均膘; 通行的猪用B超测定位点( P1) : 为倒数第 3~4 肋骨间离背中线 5 cm 的位点。鉴于通行的猪用B超测定部位与传统的 A 超测定部位间存在差异,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受测定部位的影响,对所有试验个体的 P1 、P2 测定位点分别使用 A 超、B 超同时测定,在猪用B超的 P1 位点还测定眼肌厚度值。
肋骨和腹膜图形,背膘厚界限的确定比较容易,故测造成 A 超与B 超测定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在于定较为准确客观;同样的道理,对于 A 超来讲,在 P1测定部位和仪器工作原理间的差异[3~5 ] 。
兽用B超位点由于肋骨和腹膜的影响可能产生多个波峰,导来说,在 P2 点测定时,屏幕上显示的是垂直于背中导致了对背膘界限的界定容易混淆。而在 P2 位点只线的一个横切面,读数时不容易读准,存在较大的主 产生一个较强的波峰值,故此处背膘厚的测定也就观误差。而在 P1 点测定时,屏幕上显示的是清晰的更为容易一些。